湛江乡贤平台 ( 湛江乡贤发展座谈会 ) 欢迎您!
头条  >  品牌企业  >  湛江“百千万工程”现场推进会走进霞山经开区赤坎
湛江“百千万工程”现场推进会走进霞山经开区赤坎
2025年09月18日 13:35   浏览:1523   来源:湛江乡贤发布

9月16日,湛江市“百千万工程”指挥办第四片区现场会在霞山区、经开区、赤坎区召开,通过“实地调研+成果展示”的立体模式,全面检阅典型镇、典型村建设成果。会议强调,要进一步压实县、镇、村三级责任,以“最高标准、最严要求、最实举措”补短板、强弱项、扬优势,全力推进典型镇村培育建设工作,确保“百千万工程”三年初见成效的目标如期实现。


image.png

活动现场。李京儒 摄


湛江市委副书记、市“百千万工程”指挥部常务副总指挥、办公室主任刘智勇,市委副秘书长、市“百千万工程”指挥办常务副主任、督查考核组组长吴建文和霞山区、经开区、赤坎区有关领导以及典型镇、典型村负责人参加了现场会。


这次现场会采取实地调研和集中开会的形式进行。会前,参会人员走进霞山区、经开区和赤坎区共6个点位实地调研产业发展、典型村建设及人居环境整治等情况,镇村负责人现场介绍情况并深入交流;现场调研结束后,在赤坎区文化服务中心召开现场会,三个县市区典型镇村代表在会上就“百千万工程”工作成效和措施作了发言,与会人员进行了交流发言。


刘智勇表示,当前,“百千万工程”正处于实现“三年初见成效”目标的决胜冲刺关键阶段。本次活动的目的是让大家出来走一走、看一看、比一比,相互学习,相互借鉴,取长补短,进一步推动工作落地见效、形成比学赶超的良好氛围。他强调,村支书要发挥关键作用,做到“眼尖、脑活、手勤”。眼睛要敏锐,善于发现问题;脑子要灵活,能够想出办法;双手要勤快,真正俯下身去实干。要善于学习他人经验,深入工地田间,卷起裤脚、扎根一线。同时,要强化管理能力,不仅自己要带头干,更要带领团队一起干。在资源使用上,要“明方向、重细节、控成本、求实效”,坚持精打细算,把资金用在刀尖上,推进“小而美”的惠民项目,确保项目建设做到“干干净净、整整齐齐、长长久久”。要想干、会干、实干、用心干,动手去做、坚持去做,才能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推动乡村面貌持续改善和治理能力全面提升。


会议要求,要将会议精神转化为推动工作的具体思路和实际行动,确保各项任务要求不折不扣落到实处。要对照先进典型的经验做法,把各项工作抓实抓细抓出成效,确保如期实现“三年初见成效”目标,为湛江构建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实现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霞山


“工企带农+农旅融合”双轨并行


调研组一行乘车驶入海头街道岑擎村,精致的小花园、小果园,绿意盎然的行道树与泛绿如玉的池水从车窗外掠过。近年来,岑擎村先后荣获“全国文明村”、“广东省民主法治示范村”、“湛江市先进基层党组织”、省“百千万工程”首批典型村等称号。


image.png

岑擎村。吴东俊 摄


该村始终坚持以民生需求为导向,从基础设施提质、生态环境美化、人文底蕴挖掘三个维度协同发力,系统推进村庄人居环境提升。百姓话亭、居家养老服务站、喜事林、古官道等一批具有温度和特色的民生设施,不仅完善了公共服务功能,更延续了乡土文脉,绘就出一幅宜居宜业、和谐美好的乡村生活新图景。


DSC09742.JPG

岑擎村和美岑擎议事长廊。李京儒 摄


在发展路径上,岑擎村创新实践“以工带村、以企促农”模式,推动多业态融合并进。依托华港工业园的医药资源集聚优势,该村积极推进海洋生物医药产业园建设,培育高附加值产业板块;同时引入工业管理理念赋能现代农业,借助点状供地政策,成功推动红屋山农副食品厂等两个总占地60亩的项目落地,进一步拓展了农业产业化路径。此外,通过场地租赁、鱼塘出租等传统稳定业态,有效筑牢了集体经济基本盘。


岑擎村。张锋锋 摄


据统计,岑擎村村集体经济年收入实现跨越式增长,从2022年的69.7万元大幅提升至2024年的236.16万元。“百千万工程”的实施,不仅显著改善了村容村貌,更推动集体经济实现成倍递增,走出了一条既美村庄又富口袋的高质量发展新路。


平坦开阔的柏油路蜿蜒于碧水绿荫之间,道路两旁菜地生机勃勃,各类蔬菜长势喜人……走进海头街道东纯村,一幅欣欣向荣的新农村画卷徐徐展开。据了解,该村是首批省“百千万工程”典型村,曾获评省级乡村治理示范村、省绿美乡村示范点。


image.png

东纯村。吴东俊 摄


玉米地露营、稻鱼共生、生态垂钓……在东纯村生态农业观光园,一系列富有创意与活力的农旅项目,精准对接了城市近郊“微度假”需求。该园区依托村庄广阔的田园资源和传统种植优势,深度融入霞山区旅游风貌带规划,走出了一条“农业+旅游”融合发展的新路径,成为推动村集体增收和农民致富的重要引擎。


image.png

东纯村生态农业观光园。吴东俊 摄


步入农民公寓,小区内体育锻炼器材一应俱全,生活设施完善,花园环境整洁有序。据了解,该公寓由村民集资建设,利用30多亩土地,建成全市首个经市政府批准的农民公寓项目,目前已有6幢380多套住房,切实改善了村民的居住条件和生活品质。


随着“百千万工程”的深入推进,东纯村不仅实现村容村貌焕然一新,更带动村民收入稳步增长。2023年,村集体年收入达111.8万元;至2025年上半年,已突破225万元,发展势头显著。



经开区


蓝色经济“强链”,红色文化“活链”



步入湛江经纬实业有限公司渔网机械化生产车间,编织机高速运转,渔网沿流水线平稳前行,工人们穿梭其间,专注检查每一道工序。作为国内规模较大的集渔网具研发、制造和深远海养殖装备集成建设于一体的综合性企业,该公司紧抓“百千万工程”机遇,在湛江经开区的大力支持下,积极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投身海洋牧场建设。目前,已完成深海网箱智慧养殖基地和现代渔业装备智慧基地等多个重点项目;养殖区已投放抗风浪深水网箱近150个,金鲳鱼年产量超过5000吨,品质优良,广受市场认可。


DSC09848.JPG

湛江经纬实业有限公司。李京儒 摄


来到左侧厂区,可见数十名渔家女工正协同织就一张巨网。据了解,该公司还充分发挥“联农带农”作用,通过“企业+农户”模式,吸纳东海岛附近村民360余人实现本地就业。为帮助村民捧稳“钱袋子”、走实致富路,公司还定期组织织网及相关技术培训,提供学习交流平台,不断提升村民专业技能,致力在“家门口”打造一支技术过硬、专业成熟的织网队伍。


image.png

渔家女工正协同织网。罗鑫 摄


走进西坑村,一颗颗饱满的菠萝蜜垂挂枝头,馥郁的果香沁人心脾。这片绿意盎然的景象,不仅承载着自然的馈赠,更延续着一段红色的记忆。据介绍,革命年代,到西坑村的革命者把沿途的木菠萝等树种带到西坑村种植,解决革命经费和物资问题。如今,村民家家户户在房前屋后种植菠萝蜜,积极发展“庭院经济”,年收入超50万元。


DSC09977.JPG

西坑村。李京儒 摄


近年来,西坑村深入挖掘和依托革命村庄的资源优势,积极推进革命遗址保护与修复工作。革命学校旧址、革命者故居、“南山革命红林”、“农会田实践基地”等一批红色历史场所相继修复并活化利用,逐步构建起集红色教育与乡村休闲旅游于一体的综合示范点。


DSC09965.JPG

西坑村。李京儒 摄


村庄的美丽蝶变,还悄然催生了“房车经济”。得益于宜居村庄建设和典型村改造,西坑村呈现出整洁雅致、生态宜人的乡村新貌,加上四季如春的舒适气候,吸引了大量外地游客前来避寒过冬。据统计,每年进驻村里的房车约达300辆次,成为西坑村一道别具特色的流动风景。



赤坎


非遗绘就文旅 IP,品牌农业点亮民生



漫步于调顺休闲农业研学基地,采摘鲜果、培育花卉、牧场喂养、垂钓之趣……一幅生机盎然的田园画卷徐徐展开。近年来,调顺街道调顺村先后获评“广东省乡村治理示范村”、省“百千万工程”首批典型村、市“美丽庭院”示范村,其民俗文化园入选全国“冬季村晚”示范展示点。


image.png

调顺民俗文化园。罗鑫 摄


以“调顺网龙”“干鱼制作技艺”等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代表,调顺村精心打造非遗墙绘一条街,将传统艺术绘上村墙,让文化记忆流淌于街巷之间。围绕调顺民俗文化园,村里深入挖掘妈祖信仰、石狗文化等民俗资源,整合祖庙、村史馆、游客服务中心等设施,积极推动国家3A级旅游景区创建。


image.png

调顺网龙。郭龙碧 摄


此外,该村还常态化举办大型文旅活动。2025年全国“冬季村晚”示范展示活动线上观看人次达16.4万,成功擦亮“一岛一村半座城”文化品牌,村庄知名度与文化影响力持续提升,走出了一条文化传承与乡村振兴融合发展的特色路径。


image.png

金田村西四巷。李京儒 摄


乘坐电瓶车行驶在金田村整洁的村道上,两旁绿树成荫,巷陌清净,村民热情相迎……一幅生机盎然、和谐美好的乡村画卷正徐徐展开。近年来,金田村以“党建红、丰收黄、创新蓝、生态绿、文化青”五色发展理念为引领,全力打造“五彩金田”,走出了一条具有示范意义的乡村振兴之路。


image.png

金田村村道。李京儒 摄


在金田市场内,各类蔬菜瓜果摆放整齐,环境明亮洁净。据了解,该农贸市场是金田村盘活闲置土地资源所建,不仅便利了村民日常生活,也成为村集体经济增收的重要一环。同时,该村还持续完善灌溉渠、农田电网等基础设施,积极邀请农业专家走进田间地头,为示范户提供种植技术培训,并与收购商达成直采合作,全力打造“金田泉水蔬菜”品牌。目前,金田村蔬菜生产在旺季可实现亩产月值1万元,种植户年均收入接近10万元。


image.png

金田村村道。李京儒 摄


同时,田村在基层治理中充分激发群众参与活力,其创新实践与“百千万工程”的核心要义高度契合。该村坚持群众主体地位,广泛动员村民投身人居环境整治工作。通过实行网格化管理,划分责任片区,村委干部带头示范,党员群众积极响应。在治理机制上持续创新,主动修订村规民约,全面推行“门前三包”与积分管理制度,创新设立“红黑榜”公示奖惩结果,并实施网格员月度考核。此外,积极引导村民组建巡村志愿队,严格执行以“定人、定岗、定责、定标”为核心的管护责任制,逐步构建起责任清晰、响应迅速、监督有力的乡村治理长效机制。


湛江发布

头条号
湛江乡贤发布
介绍
湛江乡贤平台(湛江乡贤发展座谈会)
推荐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