湛江乡贤平台 ( 湛江乡贤发展座谈会 ) 欢迎您!
头条  >  品牌企业  >  偏远小渔村爆改文旅地标!南极村缘何成为爆款?
偏远小渔村爆改文旅地标!南极村缘何成为爆款?
2025年09月18日 13:38   浏览:1821   来源:湛江乡贤发布

“你知道最初的南极村,是什么样子吗?”

在徐闻一家小小的早餐店里

设计师连君看着笔者的眼睛

真诚地发问


DJI_20250909163045_0457_D.jpg


笔者没见过南极村以前的模样

但却知道南极村如今的成长

绕不开连君这个名字


7f153b9d632f33355a77352805d5c38d.jpg


这位著名的人文生态建筑与装饰艺术家、曾经的广州美术学院教师是诸多知名项目的设计师。


6cbd3859eb9c22d77d63d50c5e03514e.jpg

连君在放坡村调研珊瑚建筑和民宿设计。图源:湛江云媒


七年前,他回到家乡雷州半岛,开启了南极村一带民宿的早期设计和规划,后又以艺术家部落民宿为载体,把文艺的种子,种在了这里


珊瑚石砌成的灯塔图书馆在夕阳下泛着暖光,贝壳装饰的民宿院落里飘着咖啡香,文艺晚会和读书会在这里频繁上演,村中小孩在当地文人的影响下早早捧起书籍——如今,在中国大陆最南端的小村庄,文艺正以柔软而坚定的力量,点亮着这片土地的命运。


荒芜中点灯前行



小资金撬动乡村改造大梦想


“我们最初来到这里的时候,脏、乱、差,基础设施配套稀少,甚至连吃饭,都因为没有地方落座而要蹲着吃。”连君回忆道,当时的南极村用“荒芜”来形容,一点也不为过。


340cf2c21e4c22673aa1f3035f859bf3.jpg

连君早期在放坡村调研。图源:湛江云媒


根据早期规划,改造南极村的项目资金只有两百万,这么少的资金就想撬动整个民宿产业的发展,这在许多人看来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连君却在当地政府、干部的感召下,欣然接受了下来。“我本身就是从农村里走出来的孩子,对于改造农村,我有热情,更有信心。”连君说。


729af94c6c276f5149a590a4074db80f.jpg

海角2号。图源:南极村艺术家部落


以点带面,这个朴素的方法论,刻进了南极村规划的DNA中。连君介绍,当时的200万元主要用于建设四个项目:放坡村的一条美丽主街,以及海角2号、海角3号、海角4号三个民宿。也正是这几个点,为南极村的民宿产业“打了样”。


既要省钱,又要美观,本土化的艺术创作,便是不二之选。


(稿2)借乡村民宿咖啡馆打造的新型公共服务空间。陈欢 摄.jpg

艺术家部落中的书吧融入本土文化。陈欢 摄


在改造过程中,连君用三角梅做主街装饰、用贝壳加工成吊灯挂饰、改造村民遗弃的珊瑚屋、种下本土作物良姜作为美化绿化……南端土地上丰富的“乡土美”,让连君不禁笑叹:“原来,大家都是在抱着‘金砖’哭穷啊。”


艺术家部落的美丽庭院。 杨川摄.jpg

用珊瑚石砌成的灯塔图书馆。杨川 摄


“拓荒”后的下一步,是“点灯”。和角尾乡地标灯楼角遥相对望的灯塔图书馆,亦是连君的手笔。“对于乡村孩子来说,图书馆是遥不可及的美好事物


(1)角尾乡的孩子们正在享受阅读。受访者供图.jpg

角尾乡的孩子们在阅读空间读书。


我作为在雷州半岛农村长大的孩子,读中专之后才见过真正的图书馆。所以我就想在村里建个图书馆供孩子们阅读。”


掀文艺兴村热潮



荒废海滩变文艺热土


以灯塔图书馆为原点,连君“文艺兴村”的理念,迅速催生了更广阔的实践。利用渔港渔民荒弃的旧房子改造的南极村艺术家部落民宿逐渐成型。


(稿1)艺术家部落举办文化沙龙。受访者供图.jpg

艺术家部落举办文化沙龙。受访者供图


“灯塔故事会”吸引众多珠三角及湛江市文艺界人士参与,更多的文艺沙龙、读书会、艺术展在此频繁上演,昔日的边缘渔村,蜕变为文艺创作与交流的热土


(稿1)南极村举办春节活动。杨川 摄.jpg

艺术家部落举办“浪漫过大年”活动。杨川 摄


从艺术家部落出发,历经多年涵养,南极村已形成独特的文化磁场。


(稿2)本土文人用雷州话动情朗诵诗歌。陈欢 摄.JPG

《海边的汤显祖》诗朗诵在树下咖啡厅进行。陈欢 摄


今年6月,广东省作家协会在此举办新时代文明实践文学惠民活动。音乐诗会上,徐闻本土作者陈小霞将雷州方言与诗人黄礼孩的诗作《海边的汤显祖》相融合进行朗诵。文字与海风交织,诗意共潮声回荡,用大海之诗点燃了小城的浪漫。


22ec596181f7b314dd8554353ce03b15.jpg

返乡青年朱丽萍。图源南极村艺术家部落


被吸引的不仅是文人雅士,更有心系故乡的青年。艺术家部落民宿的首任店长朱丽萍曾是在珠三角从事公益事业,受艺术家们“回得去的故乡”理念感召,她毅然返乡。除运营民宿外,她更致力于用阅读与美育拓宽乡村孩子的视野——组织公益书屋、开展支教服务,让文艺之光,照进更多幼小心灵。


DSC05414.jpg

返乡人才打造南极村树下咖啡。陈欢 摄


这股吸引力早已跨越文艺的边界。随着南极村声名远扬,越来越多来自建筑、教育、企业等领域的专业人士投身于此:建筑师无偿提供设计咨询,教师利用假期支教,企业家支持产业发展……多元力量交汇,“智汇南极村”的画卷,正徐徐铺展。


兴起民宿建设热



返乡的人带着乡村走了出去


在文艺之光的照亮下,民宿产业已成为南极村响当当的招牌。然而,一路走来的艰辛,只有开拓者自己知道。


c59f327bdde16db5d9bee451d81f352a.jpg

连君手绘南极村设计草稿。图源湛江云媒


最初的日子里,通宵创作是常态,连君和团队队员们常常在工地上席地而眠;民宿建好后却常常陷入断电、断水困境,十分影响客人们的居住体验。更艰难的是,水电供应不足的问题还会引发当地村民的不满……


特色的老盐美式为炎热的夏季带来一丝清爽。陈欢 摄.jpg

树下咖啡打造南极村特色老盐咖啡。陈欢 摄


转机随着艺术家部落民宿的迅速走红而来。入住率持续攀升,村民们亲眼见证昔日荒废的老屋变成游客络绎不绝的热门打卡地,曾经的观望与怀疑,逐渐转为认可和参与,各种各样的建设难题,也在群体的努力下被慢慢化解


村民通过修建民宿,同步打造美丽庭院。陈欢 摄.jpg

各具特色的民宿。陈欢 摄

“看到游客真的来了,甚至一房难求,大家才恍然大悟——原来做民宿,真的可以挣钱。”一位当地村民感慨道。


(稿二)大年初六,南极村艺术家部落宴请住客,十分热闹。受访者供图.JPG

除夕夜不少游客在艺术家部落吃年夜饭。受访者供图

多年来,角尾乡的特色民宿产业从无到有、由点及面,已发展至70多家,形成集群效应。风格也日趋多元:除了原生态的“珊瑚屋”、“贝壳小院”,还涌现出观海民宿、艺术主题客栈和赶海体验民宿,以满足不同游客的需求。


水上木屋民宿打造完毕。陈欢 摄.jpg

水上木屋民宿。陈欢 摄

民宿产业的蓬勃,彻底激活了南极村乡村振兴的新引擎,带动了周边餐饮、特产销售和旅游服务。


DSC05406.jpg

南极村景区基础设施逐渐完善。陈欢 摄


如今,随着民宿产业不断升级和基础设施日臻完善,南极村不仅实现了从传统渔村到文艺热土的华丽转身,更探索出一条以文化为内核、以民宿为引擎的乡村振兴之路。越来越多的“连君”和“朱丽萍”们正踏上这条“回乡”之路,用创意与热忱,持续书写着大陆最南端的温暖故事。


来源:南方日报

头条号
湛江乡贤发布
介绍
湛江乡贤平台(湛江乡贤发展座谈会)
推荐头条